|
|
行業資訊 |
安康市2012年度中小企業發展報告 |
|
發布人:綜合部 發布時間:2013-03-24 點擊數:1728次 【字體:大 中 小】 |
|
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中小企業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全市中小企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循環發展主題,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響,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全市中小企業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一、發展現狀
1.統計指標完成情況。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小企業單位個數為100390個,同比凈增4646個;年末人數365695人,同比凈增36209人;實現營業收入829.99億元,同比增長42.78%;完成增加值284.35億元,同比增長41.73%;完成總產值807.02億元,同比增長45.58 %;完成出口交貨值3.29億元,同比增長4.62%。
2.財務指標完成情況。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實現利潤85.39億元,同比增長33.14%;上交稅金28.18億元,同比增長32.81%;提供勞動者報酬65.53億元,同比增長20.11%;社會公益性支出1.4958億元,同比減少6.87%;固定資產原值360.89億元,同比增長25.61 %;固定資產投資129.77億元,同比增長39.94 %。
3.考核指標完成情況。2012年,中小企業統計年報中涉及的7項考核指標超額完成。其中,新增從業人員超計劃261.95%,營業收入超計劃16.08%,工業營業收入超計劃16.03%,增加值占比超計劃5.1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超計劃29.77%,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超計劃24.29%,園區營業收入占比超計劃10.74個百分點。
二、運行特點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中,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68.57億元,同比增長46.20%,較中小企業總計同比增速高3.4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480.20億元,同比增長47.69%,較全部中小工業企業同比增速高1.49個百分點。
2.規模工業高位運行。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小企業中,規模以上工業331個,其中非公控股298個;實現營業收入390.77億元,同比增長60.50%;完成總產值418.11億元,同比增長68.54%;實現利潤33.08億元,同比增長52.18%;上交稅金16.27億元,同比增長39.31%。
3.非公企業發展迅猛。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小企業中,非公企業達到5901個,同比凈增538個;實現營業收入537.22億元,同比增長45.38%;完成總產值531.34億元,同比增長48.59%;實現利潤51.87億元,同比增長35.76%;上交稅金15.76億元,同比增長39.48%。
4.個體經濟平穩增長。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小企業中,個體經營戶達到94408個,同比凈增4110個;實現營業收入248.89億元,同比增長36.70%;完成總產值226.42億元,同比增長31.11%;實現利潤32.08億元,同比增長27.31%;上交稅金5.77億元,同比增長23.95%。
5.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截止2012年底,全市22個各類園區內的企業總數達到15563個,同比凈增2730個;其中工業企業3470個,同比凈增403個。園區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8.27億元,同比增長85.39%;其中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22.01億元,同比增長90.87%。
三、具體做法
1.抓政策落實,優化發展環境。建立完善了非公有制經濟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法律顧問團,設立負擔監測點,聘請負擔監督員,依法保障了企業的合法權益。搜集整理出國家及省市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30余條,印發政策法規選編1000余本,組建中小企業專家顧問團,進一步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
2.抓資源整合,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了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市級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運營,科學謀劃、積極引導、凝聚力量,扎實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有效整合財政、金融、司法等社會資源,把服務體系建設融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充分激發服務機構積極性和能動性,有針對性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各類服務。
3.抓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西洽會、龍舟節、中博會等大型經貿活動,拓寬了招商引資渠道,加大了項目建設力度。全年在建的投資在5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610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445個,建成投產項目374個,引進招商項目159個;完成投資129.77億元,同比增長39.94%,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
4.抓科技創新,提升發展質量。全年引進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1527人,組織企業67284人次參加了各類經營管理培訓,有15891名取得了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2348名獲得了初級以上專業技術等級職稱;新建技術創新和研發機構6家,開發并投入生產新產品19個,其中與大專院?;蚩蒲袡C構共同研發投產新產品2個。
5.抓園區建設,搭建發展平臺。充分利用項目建設資金,搶抓統籌發展機遇,全力推進了園區內的道路、電力、供水、垃圾污水處理以及標準化廠房建設等基礎設施,著力搭建中小企業發展平臺,培植一批專業化程度高、產品特色明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使各類園區特別是全省重點建設的工業集中區真正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孵化器。
四、存在問題
1.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安康市中小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2012年,全市中小企業中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2.77億元,僅占全市GDP的39.52%,低于2011年全省平均水平6.68個百分點,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
2.環境約束日趨顯現。安康市中小企業大多數都是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附加值低,2012年統計的29大類主要工業產品中,有80%是初級產品,資源利用率低。加之,安康又是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地,屬國家限制開發區,對中小企業而言,土地、能源、環境等制約因素日趨顯現。
3.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尚未消除,國內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企業成本壓力增大。2012年,安康中小企業利潤率同比下降0.74個百分點,大多數企業技術和管理落后,國內市場同質化競爭和不公平競爭現象更加激烈。
4.服務體系仍需加強。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突出,2012年,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僅增長19.81%,遠低于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涉企收費偏多偏高,企業負擔較重;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薄弱,職工參加培訓人數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企業設立前置審批手續繁雜,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五、機遇分析
1.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持續健康發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深入推進,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民生優先、內需主導、消費驅動的政策取向,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工作,相繼出臺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國務院和省政府制定的發展意見后,市政府及時印發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意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為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提供相對完善的政策保障。
3.社會服務不斷加強。在中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已正式投入運營,融資、擔保、信用、咨詢、創業、市場開拓等服務業務深入開展,為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不斷進入中小企業服務領域,全市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4.基礎設施不斷優化。近幾年來,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隨著高速公路、鐵路復線和機場擴建等基礎設施項目的相繼建成,已徹底破解了我市交通制約瓶頸;全市土地規劃的修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安康市中小企業發展將迎來不斷優化的基礎設施條件。
六、建議意見
1.以政策落實為重點,聚集發展合力
近年來,國家和省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并先后出臺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政策保障體系。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單位的工作職能,積極爭取本級黨委、政府支持,組織涉企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
——召集非公經濟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督促財政部門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逐年擴大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督促工商部門全面落實市場準入政策,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申請注冊為企業法人單位;督促發改、人社、環保、國土等涉企部門按照政策要求,狠抓貫徹落實,合力發展中小企業。
——聯合紀檢、監察、物價、稅務部門,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涉企稅費大檢查,督促稅務部門逐步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加大稅費政策扶持,切實加強中小企業稅費減免和優惠政策執行力度;督促物價部門全面落實已公布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對符合規定的涉企收費,收費單位必須出示收費證和相關收費文件,在收費場所公示收費項目和標準。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的,原則上不高于下限收取。
——聯合金融辦、人民銀行,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政銀企對接會,督促金融機構嚴格落實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監管政策,在“兩個不低于”的基礎上(中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中小企業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信貸模式和服務方式。積極爭取信用擔保稅收優惠政策,切實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斷加大財政資金對信用擔保機構的業務補助和風險補償,進一步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務規模。
2.以資源整合為重點,完善服務體系
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創業輔導、人員培訓、技術支持、信息咨詢、市場開拓、融資擔保、管理咨詢、法律維權等八大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建設合力,完善服務體系,是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
——切實加強對市級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的組織領導,充分調動入駐機構積極性,全面開展信息咨詢、人員培訓、技術支持、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管理咨詢、融資擔保、法律維權等各項服務,及時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
——督促指導各縣區按照政府引導、公共服務帶動、社會服務廣泛參與原則,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補助、省級專項資金補貼和市縣財政支持,有效整合財政、金融、司法等社會資源,全面啟動縣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依托中小企業基本名錄數據庫網上查詢系統豐富的信息資料,配合完成省級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構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體系,引導幫助企業開展搜索營銷經營方式,利用搜索引擎拓展市場。
3.以企業培育為重點,增強發展后勁
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進一批、衍生一批”的發展要求,搶抓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社會服務不斷加強、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的發展機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狠抓中小企業培育,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
——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家庭創業、自主創業,積極培育創業主體,激發本地人創業熱情。鼓勵外出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復轉退役軍人回鄉創業,凡創辦投資在50萬元以上企業的,可享受招商引資待遇。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年篩選150戶勞動密集型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通過招商引資大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參與經貿洽談會、產品展示會等各類經貿活動,廣泛宣傳優惠政策,全面推介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重點項目實行跟蹤負責制,確保招商引資項目開花結果。
——加大“三上”企業特別是規模工業企業培育力度,積極爭取并全面落實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新進規模工業企業每戶給予10萬元的扶持政策,同時實行市級財政對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每戶給予1萬元的獎勵措施。
4.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提升發展質量
科技創新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小企業創造和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中小企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
——指導企業加強財務、安全、節能、環保、用工等管理,引導企業誠信守法經營。推廣先進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促進中小企業管理標準化、現代化、高效化。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
——積極爭取中省項目支持,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環保政策等手段,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配合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切實加強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以中小企業為重點,支持社會化培訓機構組織開展中小企業高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培訓。
5.以園區建設為重點,促進集群發展
搶抓統籌發展機遇,全力推進園區道路、電力、供水、垃圾污水處理以及標準化廠房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植一批專業化程度高、產品特色明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使各類園區真正成為小微型企業發展的孵化器。
——不斷創新融資渠道,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完善的功能和服務,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發揮孵化器功能,著力提升各類園區聚集生產要素、吸納企業、形成產業的能力,配套發展物流業,著力打造現代工業集中區。
——在發展與規范并重的前提下,鼓勵在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內發展各具特色的家庭工業、中小企業聚集區,設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業園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商貿企業集聚區,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
——堅持集群發展思路,圍繞主導產業,統籌園區中小企業發展用地。積極爭取中省項目扶持,鼓勵各類法人和自然人在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化廠房,積極為以第二產業為重點的中小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地。
6.以組織領導為重點,健全體制機制
中小企業發展涉及到工信、發改、監察、物價、稅務、發改、環保、國土、金融等各個涉企部門和廣大企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關心。為此,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齊抓共管機制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建立健全非公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并在每年度召開的全市工業和非公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結表彰上年度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安排落實本年度涉企部門及各縣區目標任務。
——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政策措施精神,督促各縣區人民政府將中小企業發展列入縣區對鎮辦年度目標考核,并依托已逐步完善的中小企業統計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市、縣、鎮三級中小企業統計調查、監測分析和定期發布制度。
——每季度對各縣區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督查,以此推動各縣區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每年對各縣區統計監測數據進行一次抽查,抽查結果作為省政府對縣區中小企業年度考核市級初審的重要依據。
|
|
|
|
|